基地动态

首页 - 基地动态

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山东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10-04-03 浏览次数:

  

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  创新思路  狠抓落实

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山东理工大学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和《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鲁高工委[200915号)等文件精神,我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创新思路,狠抓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1、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师资结构更趋合理。近年来,我校通过引进、培养、外聘等途径进一步壮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增加到33人,兼职教师20余人。专职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副教授以上人员占教师总数的67%;博士6人、硕士21人,硕士以上人员占教师总数的82%;硕士生导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33%

2、学科基础进一步夯实,教师发展空间更加宽广。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校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个硕士学位点;建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淄博市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合作共建机构)3个校级重点科研机构, 1个校级创新研究团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文明,1个校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3、课程建设成效明显,教师教学水平大幅提高。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省级精品课程培育为抓手,力促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门课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并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重点培育对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立项为学校重点基础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获得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多媒体课件’研究制作”立项。2006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荣获山东理工大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近三年60﹪以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

4、教改和科研成绩突出,教师科研能力整体提升。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先后承担山东省教改项目《“两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山东省教改项目《理工类为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组织体系创新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攻关项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资源库集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信息管理系统》;研制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示范教学软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多媒体教学课件,并获山东省优秀教学优秀成果1等奖;教改成果《理工类为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组织实施创新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2等奖。近四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先后有12人承担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委托项目)19项,在全校各学科中名列前茅。在全省率先建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资源网,建设了高水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站。

二、我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1、以提高认识为前提,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党委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校党委常委会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党委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进行调研,了解队伍建设情况。学校成立了以谭秀森副书记为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山东理工大学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学校党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并要求各相关部门给予物质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学校每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习培训、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

2、以提升教师学识水平为突破口,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和高级访学计划,全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学校实施中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学位学历层次,支持专任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近年来有3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博士学位、5名获得硕士学位;实施骨干教师“国内外高级访问学者计划”,每年选派部分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做高级访问学者,拓展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已有2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硕士生导师参加了该计划;实施课程负责人培养计划,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内名校找名师进修助课,结合平时教学、科研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理论困惑,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研究,向同行专家、学者请教,共同交流研讨。

3、以开阔教师学术理论视野为重要抓手,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学术活动和课程培训,站在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前沿。学校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和课程培训予以倾斜,给予充分保障。近年安排3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和国家级学会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每年安排5-10名教师参加省级相关学会的学术和教研活动,有3名教师成为省级学会常务理事,有多名教师在相关学术、教研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介绍我校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资源网建设和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认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培训,新课程开课前,安排2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的课程培训,其他教师全员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课程培训。有计划的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了全省高校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学习培训。

4、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主要载体,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活动,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业务能力。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理工类为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模式创新、“三环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库研发和网络教学运用、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在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有2项成果分获山东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1等奖、2等奖。重视以科研促教学,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学校和学院两级都制定相关政策对高层次科研立项、高水平科研成果、高层次科研奖励给予奖励、配套和资助。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1等奖1项,2等奖3项,省级以上科研立项19项,在全校文科学科中名列前茅。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新课程全部建设为学校网络课程,3门成为学校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重点培育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有20人次获学校教学质量奖,5名教师获教学优秀奖,3名教师获学校“三育人”标兵,2名教师获 “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荣誉称号。

5、以丰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为有效动力,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考察调研活动,丰富感性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教师深入基层,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每年两次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改革开放先进地区、革命红色根据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考察调研,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先进学校考察调研,到企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进行访谈,丰富感性知识,开阔教师视野,很多活动内容直接成为课堂教学的丰富材料,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6、以强化教师团队协作能力为基础工程,加强教学科研基本建设,搭建内部交流平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和研究基地建设,在相关政策上予以支持,在经费、设备、用房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和投入。建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件制作室、多媒体集体备课室,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发挥集体创造力量,分工合作制作和改进各门课的多媒体课件,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在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了“流动导师制”,即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由多名优秀骨干教师轮流培养和指导,使青年教师可以从更多的优秀教师身上学到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治学思路。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切实保证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2、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体系。制定教师培训规划,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开展教师培训,设立专项培训基金,努力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3、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考察和调研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国内外考察交流活动,在政策和经费上进一步予以保障。

4、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科归属感。切实把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在经费投入、工作量计算、课题立项、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为教师学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提供坚实基础。

5、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学位学历层次,支持专任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

6、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确保其实际平均收入不低于相关专业院系教师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