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山东全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五位学科带头人就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建设问题,在山东大学邵馆报告厅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上午,潍坊学院魏晓笛教授、山东中医医药大学崔瑞兰教授、济南大学文洪朝教授依次作了题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专题报告。魏教授用严谨开明的学术态度来对待学生,主要阐述了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大学生的关系,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思政课,迎合学生的需要,同时将理论指导与大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做事、做人。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了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认可,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鲜活生动的实例。崔教授的报告,主要是从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出发,报告阐明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尤其是对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的路径分析,详尽的说明如何实现职业认同,通过提高自身与外界环境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提高思政课队伍建设的目标,深得诸位培训老师的认同。文教授报告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如何认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不同。第二,如何把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第三,突出教学内容的学术性。第四、不要回避问题。第五、尝试互动学习。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论述,展示了山东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路径探索与不懈的努力。
下午,山东农业大学的林美卿教授、山东理工大学的房晓军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组织创新研究报告”的专题讲座。林教授作了四个方面内容的阐述,一是问题的提出: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还有没有价值?如果有的话,价值在哪里?二是回答第一个问题,介绍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价值。三是从思政课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因素。第四,提出八个有效途径(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学实效性。最后,林老师提出美好祝愿,尽早实现我们的“思政建设目标梦”。房教授针对“十百工程”课题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目标,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重要环节及课题选题的创新点,并就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做了详尽的说明,为培训老师对课题从开始研究到初见成果的过程认识加深,同时,作为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建设的子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组织创新研究报告,充实了主题内容,为全省思政课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借鉴。
